消毒和灭活的区别
消毒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1.疫源地消毒
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2.预防性消毒
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3.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碘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5.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类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灭活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灭活病毒,会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规的灭活不影响病毒蛋白的一级结构,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没有变化。
灭活激素,一般雄性个体会产生雌性激素,但雄性个体本身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雌性激素,所以雌性激素会在肝脏中灭活,来维持体内稳定。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分成两种,一种是构像表位,一种是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意思就是蛋白的三维结构,而线性表位就是蛋白的序列一级结构。T细胞只需要识别线性表位就成接受免疫呈递细胞给出的信号,引发免疫反应。
所以灭活的病毒具有抗原性,但失去感染力。这个其实是很多疫苗的制造原理。
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但仍有融合活性。用于动物细胞工程中的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狂犬疫苗中的病毒是用β-丙内酯(BPL)灭活的
β-丙内酯(BPL)直接与病毒核酸作用,改变病毒核酸结构达到灭活目的。
甲醛也有灭活功能。
- 上一篇:赛密博生物废水灭活系统的工作原理 2018/3/15
- 下一篇:赛密博帮你区分"灭菌"和"灭活"的区别 2018/3/15